为民利企 金融标准化事业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张沛
日常生活中,标准无处不在。大到国家经济运行,小到个人衣食住行,大事小事背后都有标准的影子。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随着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更具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行各业形成完善了多类标准,其中就包括金融标准。自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金标委”)1991年成立至今,新中国金融标准化事业总体上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全面推进三个阶段。2004年,我国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ISO/TC68)正式成员,金融标准化与国际接轨步伐进一步加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共制定发布金融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70余项,超过前20多年的总和,金融团体标准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发布互联网金融等10多项团体标准,推动构建新型金融标准体系。如今,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国金融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金融标准基本实现了对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全覆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推进金融标准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标准化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普惠金融、货币金银、金融科技、网络安全等领域积极探索金融标准‘为民利企’。”人民银行副行长、金标委主任委员范一飞说。
金融标准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银行营业网点是重要的金融服务场所和金融产品分销渠道,是金融为民的直接窗口,也是新中国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是个特殊的行业,既是服务业,又是经营风险的行业。无论是做好服务还是经营风险,都需要规范化、标准化。”一位商业银行基层网点工作人员对《金融时报》记者说。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银行网点服务水平,2015年,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和机构制定并发布《银行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评价准则》两项国家标准,提出网点员工主动告知客户相关服务项目及价格等94项具体评价指标。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以金融标准助力构建农村金融生态正当其时。为此,人民银行一方面探索实施“金融标准助力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行动”,围绕银行营业网点和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3项国标和行标,在定点帮扶地区免费开展标准培训和对标达标,助力改善农村银行服务和支付服务环境;另一方面会同市场监管总局在金融服务和金融机具6个领域组织开展企业标准“领跑者”活动,进一步推动企业标准建设,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参加。
金融标准提升货币金银服务和风险防控水平。众所周知,人民币是新中国法定货币,人民币反假和外观整洁度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以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人民银行加快制定和实施货币金银标准,人民银行于2017年和2018年先后发布《不宜流通人民币 纸币》《不宜流通人民币 硬币》《人民币现金机具鉴别能力技术规范》等标准,提高了不宜流通人民币回收管理和现金机具管理的标准化程度,提升了全社会假币鉴别能力。
如今,我国不宜流通人民币回笼力度加强,流通中人民币的整洁度随之提升,假币阻截能力提高,货币流通环境得到净化,这不仅让老百姓“用干净钱、用放心钱”,而且有效降低了相关企业成本,支持现金机具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
金融标准提升金融科技发展和风险防控水平。进入21世纪,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突飞猛进,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催生出移动支付等金融科技新业态,给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
2012年至今,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围绕移动支付制定发布了约50项金融标准,并发挥“金融标准+检测认证”作用,规范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并做到风险可控,支持我国移动支付行业快速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移动支付服务。
2017年以来,人民银行又先后制定发布多项金融科技标准,满足互联网时代高并发、大流量、多频次的金融交易需求。《金融时报》记者获悉,人民银行目前正积极研究制定大数据、区块链、开放银行等标准规范,进一步引导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
金融标准提升金融网络安全风险防控水平。金融安全是金融发展的基础,不仅事关金融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2012年至今,人民银行先后发布实施《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通用规范》《金融行业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指南》等标准,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供标准支撑。
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信息技术,金融网络安全标准是确保金融信息安全、降低运行风险的有效工具。它不仅有助于提升金融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促进金融服务数字化发展,而且使安全设备和安全服务行业有了广阔发展机遇,催生了一批具备广泛知名度的移动安全企业,也反过来支持了金融标准的有效落地。
金融标准在金融改革发展中发挥基础支撑引领作用
今后,深化发展金融标准化工作将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重点任务,在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领域发挥标准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
首先,金融标准要在金融产品和服务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作用。近年来,我国金融产品创新活跃,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金融消费者多样化投资、金融企业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等需求。通过建设实施金融产品标准,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助力金融产品可持续创新与风险防控的平衡发展。
因此,应推动建立“有产品必有标准”的治理体系,强化产品创新与标准规范的协同,金融机构依据标准提供产品和服务,消费者依据标准享有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和依法求偿权等权益,社会各界依据标准对金融产品进行第三方监督,管理部门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包容性监管水平。
其次,金融标准要在现代金融治理中发挥作用。金融标准有助于加强金融监管,提高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水平,助力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在现代金融治理中,金融标准可通过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发挥作用。
目前,我国金融标准正在从政府单一供给向“政府+市场”多元供给转变。新型金融标准体系由政府主导制定的强制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国家标准、推荐性金融行业标准和由市场自主制定的金融团体标准、金融企业标准组成。具体而言,国家发布强制性金融国家标准,保障人民财产安全和金融安全;金融管理部门发布规范性文件,将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作为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的依据,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采信标准检测认证结果,将检测认证结果作为事前准入和事中监管的参考,使金融标准成为金融管理的工具和手段;金融机构主动公开其执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标准,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金融标准化服务机构依据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开展市场化检测认证,为金融消费者选购金融产品与服务提供参考。在团体标准领域,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相关人士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目前协会已制定了包括个体网络借贷、互联网消费金融、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等在内的多个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
再次,金融标准要在金融市场开放中发挥作用。范一飞表示,要做好相关4项重要工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助力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规则对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市场环境;通过推动我国金融标准“走出去”,支持带动我国金融服务“走出去”,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国际标准的跟踪与交流,培养金融创新人才;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在完善全球治理、促进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际上,中国金融标准正在从跟踪研究向实质参与转变。截至目前,我国已推荐84名ISO注册专家加入26个ISO标准制修订工作组,在非银行支付信息系统安全、资本市场交易结算等多项ISO/TC68框架下的金融国际标准制定中发挥主要作用。其中,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负责开发了8条ISO 20022外汇业务报文,实现了我国金融业首次主导研制国际报文的零突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我国制定发布《标准联通共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开展金融标准化合作,服务构建稳定公平的国际金融体系。截至今年4月,我国与4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85份标准化合作协议。同时,通过开展标准对比研究,支持投资贸易便利化。
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化事业再上新台阶
当前,金融标准缺失、部分金融标准老旧问题依然存在,金融产品服务标准数量仍显不足,还不能满足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一步,金标委将继续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部署,计划从“强标准、抓落实、走出去、兴调研、夯基础”5个方面推动金融标准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强化金融标准供给。持续推动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协调发展。加快制定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和金融产品标准,建立金融业综合统计、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标准体系。
二是狠抓金融标准实施。坚持标准为民,把人民币机具标准、普惠金融服务点标准、银行网点服务标准等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先行标准放在推动实施的首位。除了“为民”标准,也要加快实施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利企”标准,从行业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角度,推动标准在各方面的落地。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持续完善“规划—制定—实施—修订”相协调的金融标准化全生命周期工作机制。
三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积极引进国际先进标准,同时推动我国的优势标准、特色标准“走出去”。要加大对国际标准制定的参与,大力推动我国金融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用。在“走出去”过程中,要积极克服国际化人才不足、国际同行认可不够等因素的阻力,建立我国金融标准国际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新形势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都会给标准带来影响。要深入调研,及时了解新技术应用对标准的影响,协调政、产、学、研、用各方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
五是夯实金融标准化基础。进一步优化金标委各分技术委员会和专项工作组布局,培养壮大金融标准化人才队伍,完善金融标准化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平台,强化金融标准化基础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