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研究中心>能源化工

近期限产限电原因、影响及与碳市场的联系

近期限产限电原因、影响及与碳市场的联系

(投资咨询部徐艺倩 咨询资格号Z0015748)

近期一场措手不及的限电潮席卷全国,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已经有20个省、自治区启动了不同程度的限电限产举措。主流媒体多将各地限产限电的主因统一归结于“能耗双控”也有自媒体称,这是中国在下一盘大棋,以限产停产调整产能结构、落实碳中和碳达峰战略本文就原因和影响联系相关政策和数据进行梳理辨析,与诸位共享。如有不到位的地方欢迎指出。

限产限电的直接原因一:上半年多个地方政府完成能耗双控的目标不理想,且中央加强能耗双控完成度与地方领导干部考评之间的联系,临近考核期截止,时间仅剩一个季度,因此多地采取了见效快、一刀切的停电停产措施突击完成。类似“开学前赶作业”现象。

“能耗双控”政策由来已久。随着国民经济较快发展,能源消费快速增长,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为了促进节能减排,我国实施了能耗双控制度“双控”意指从降低能耗强度能源消费的总量两个方面进行管控。能耗双控在“十一五”时期被首次提出,此后每年都设定了能耗降低目标。 “十一五”规划中我国首次将“单位 GDP 能源消耗降低 20%左右”、“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减少10%”两项列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时期在进一步约束“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6%”的背景下,首次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要求“十三五”时期“能耗双控”制度开始正式实施,明确“单位 GDP 能耗降低 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之内”的要求“十四五”时期在双碳目标的总体要求下,“能耗双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明确“单位 GDP 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我国减碳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近年我国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多数年份的降幅达到预期目标。2018年要求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2019年要求下降3%左右,2021年要求下降3%左右。2021年目标同样还是降低3%左右,可见今年的能耗强度要求没有加码。不过尽管目标任务年初早已确定,但年中的统计数据却不乐观。8月12日,国家发展改 革委印发了《2021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表中显示目前超过半数省(区)能耗强度降低进展低于预期,青海、宁夏、广西、广东、福建、新疆、云南、陕西、江苏9地上半年能耗强度同比不降反升。在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面,有8个省(区)为一级预警(形势十分严峻),5个省(区)为二级预警(形势比较严峻)。国家发改委要求确保完成全年能耗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因此上半年一二级预警地区在下半年有压力。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限产、限电则是最有效的管控手段之一江苏、青海、广西等地出炉最严格的限电令,致使钢铁、水泥等企业产能受到冲击。云南省提出,9月工业硅企业月均产量不超过上个月产量的10%(削减90%)9月到12月的黄磷生产线月均产量不得超过8月份的10%(削减90%)江苏省是化工大省,江苏省部分地区政府发布公告,自9月15日起,本省各地每月压减100亿度电,戴南地区各企业从9月16日到10月18日停电停产。浙江省紧急下令多个高耗能行业停产。包括印染厂、污水处理厂以及化工厂等。

过去十年能耗双控目标已成为我国能源转型指挥棒,但存在总量管理缺乏弹性、能耗双控差别化管理措施偏少等问题。9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该方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节能降耗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文件,对确保完成“十四五”节能约束性指标、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方案提出①“严格制定各省能源双控指标,国家层面预留一定总量指标②“推行用能指标市场化交易进一步完善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交易市场”。此句旨在表达能耗双控政策服务于碳中和碳达峰战略,今后能耗双控政策有可能运用碳金融工具进行统筹调控,或采用碳排放指标作为测度指标。已有全国政协经济委代表建议,用碳排放的双控指标即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替代能耗的双控指标,以更好服务于实现双碳目标。碳排放期现市场的建立也将为地方提供更大的灵活用能空间。我国的全国碳市场已于2021年7月16日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上线交易,首日碳排放配合成交量突破410万吨,超过了全国各试点启动首日线上二级市场成交量的总和。目前,全国碳市场约九成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完成交易账户的开立;③“完善管理考核制度,将双控考核结果考核与领导干部考评问责相联系。能耗双控结果经国务院审定后,交由干部主管部门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对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的地区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奖励;对未完成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的地区通报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对进度严重滞后、工作不力的地区,有关方面按规定对其相关负责人实行问责处理。”这次限电突然爆发,集中在9月下旬,正在三季度末考核期,并非巧合此外,《方案》鼓励地方增加可再生能源消费,明确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这意味着,降低能耗强度是首要坚持的核心目标,而能源消费总量的控制则有了一定的“豁免权”。

限产限电的直接原因二:国际大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全球煤炭需求整体保持高位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了8倍,创下201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新冠疫情在2020年初首次席卷全球时,天然气储备丰富,价格处于谷底。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衰退,天然气和石油的生产都被急剧削减,储备被去年冬天欧洲异常寒天然气冷的天气所消耗殆尽,这为欧洲能源危机埋下伏笔。目前欧洲能源危机向全球扩散,今年以来WTI和布伦特两大原油基准涨幅都约60%。天然气供应缺乏和高昂的价格刺激了全球对煤炭的需求,国际煤炭价格随之飙涨

 

 

 

限产限电的直接原因三:国内煤电供需紧张、电价机制传导不畅。

今年以来国内电厂用于发电的动力煤价格节节走高,秦皇岛港发热量5500大卡的动力煤现货价格从今年3月至今涨了5倍,基差为正且持续扩大说明动力煤市场供不应求      

动力煤的供给端看:随着国内经济恢复,2017年以来累积的高耗能项目在今年集中上马,拉高了煤炭需求。同时因近年来国内供给侧改革,加之澳大利亚与蒙古、印尼等国煤炭出口减少,使得国内煤炭供给不足,从而导致煤炭价格上涨由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煤炭进口实施限制令,今年上半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仅78万吨,同比下降98.6%失去了便宜的澳煤后,中国增加进口了美、、俄罗等地的煤炭但这些煤炭进口成本都比澳大利亚煤炭更高。国产煤炭由于品质较差,埋藏较深,开采成本也比澳大利亚的露天煤炭高得多。中电联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国内生产原煤26亿吨,同比增长4.4%,比2019年同期增长4.2%,两年平均增长2.1%。进口煤炭19769万吨,同比下降10.3%。这说明国内煤炭供给量的增幅低于同期用电量的增幅。

从动力煤和电力的需求端看:因疫情导致国际上许多国家因为疫情防控政策收紧,钢铁等产品无法自产自足,而我国对疫情控制有力,制造行业恢复迅速,因此使得中国的外需旺盛。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承接了大量境外需求,因此订单猛增,生产线加足马力完成全世界的订单。更高的产量的同时使用了更多能耗,这其实也是上半年能耗降低缓慢的根本原因2021年1-8月全国绝对发电量538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同期进出口总值247831.2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出口总值135650.7亿元,同比增长23.2%。出口增长的速度快于发电增长速度的一倍多,供给赶不上需求,供电自然紧张。

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9月份CPI同比上涨0.7%,涨幅回落,环比持平;PPI涨幅继续扩大,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1.2个百分点,创出历史新高环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PPI-CPI剪刀差扩大至10个百分点继续刷新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价格传导过程不通畅,中下游企业正在承担较高的成本上涨压力。业内专家指出,PPI上涨主要是受煤炭和部分高耗能行业产品价格上涨影响煤炭、黑色金属、有色、化工、化纤这五个领域合计贡献了八成以上同比涨幅。

中国70%的电力都来自于煤电煤炭成本一高,电力成本就迅速拉升,但与煤价相比,电价相对刚性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的浮动范围在电价改革前仅可上浮10%。火电企业作为国营独资垄断虽能保持电力供应,但终端电价受到国家的统一调控,电价的抑制使得火电企业亏损严重,发电积极性不高。

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明确四项重要改革内容:一是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二是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三是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四是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此轮电价改革旨在缓解当前煤电矛盾和限电现象,缓解电力供应紧缺的困境市场交易电价上浮范围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煤电厂的亏损问题竞争化与市场化交易形成的电价可以引导工商企业和居民理性用电、绿色用电,平衡发电侧、配电侧与电力用户的供求关系是现阶段平衡电力市场各方矛盾冲突与利益诉求的较好方式。电价改革启动4天以来,山东、江苏等地已各自组织开展了深化煤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后的首次交易,成交均价较基准电价“顶格上浮”(不超过上浮20%的价格最大值)。

9月29日,国家发改委就今冬明春能源保供工作答记者问时表示有信心能力做好冬季电力保供,已组织各地和煤炭、电力、天然气供应企业建立了可中断调峰用户清单,制定了压减预案,必要时科学有序实施“压非保民”针对煤炭短缺问题,通过进一步增加产量、增加进口、动用储备资源和社会库存以保障供应

后续影响:能耗双控因素方面考虑,“能耗双控”主要是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效,大力发展可能生能源、发展循环利用等途径来实现,而拉闸限电是短期行政手段,在调整产业结构性矛盾方面效果微弱虽然短期来看,限产限电等措施让中下游企业承压,但这种影响不会长期持续。今年1月至8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仅为2.9%,较1月至6月7.8%的增速出现明显下降这背后是水泥、钢铁等高耗能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上半年我国经济呈现出明显的外需拉动特点,随着全球疫情的缓解,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需求下降当中国的内外需求同时减弱时,原材料价格将会回落。不过受制于年度考核期临近截止,限产限电可能会持续到年底;从电力因素方面考虑,电煤的供应量和价格取决于政府的调控力度,现在发改委等部门已经采取了电价改革等多方面举措,供需紧张的局面应该很快就会好转。长期来看,由于碳中和碳达峰是一个长达50年的长期政策,所以从长期角度依然会抬升整个大宗商品的价格中枢。

 

(华龙期货投资咨询部徐艺倩 咨询资格号Z0015748)

 

 

an>
【 关闭窗口 】 【 打印】 【 收藏此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