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大幅回调,分析人士:短期调整接近尾声
近期,A股及股指期货大幅回调引发关注。截至11月21日收盘,上证综指报3834.89点,较本月4034.00点的高位回落超5%,创业板指同步下跌逾10%。期货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场内生动能减弱、流动性压力以及估值修复后的获利盘抛压,三重矛盾交织构成当前市场回调的主要驱动力。
“一方面,海外宏观偏利空,美联储降息预期下降,令全球科技板块估值承压;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十五五’规划建议落地、中美贸易摩擦降温等利多出尽,在10月经济数据未大幅超出市场预期的情况下,股市迎来新一轮大幅调整。”正信期货首席宏观分析师蒲祖林表示。
据招商期货金融研究员王昊昇介绍,首先,从资金与交易层面来看,A股本轮回调是一次理性的获利回吐。今年主要指数大幅上行推动部分板块估值升至历史高位。临近年末,机构锁定收益的需求上升。其次,从市场情绪与外围环境看,市场风险偏好受到外部因素扰动。近期海外降息路径出现变化、市场对全球AI产业链泡沫的担忧加剧以及地缘局势的变动,导致全球风险资产波动率上升。最后,从政策与宏观基本面看,当前市场处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展望的承前启后阶段,且宏观数据显示出经济复苏的韧性,市场对国家推出强刺激类增量政策的预期有所降温。资金在等待更明确的宏观信号,短期内做多意愿下降。
记者注意到,当前市场对政策预期和海外流动性的分歧显著加大。王昊昇认为,不应过分放大单一因素的短期扰动。
“‘政策利好兑现’与‘降息预期落空’,更多是市场在不同阶段对已知信息的定价博弈。这两大因素短期内确实会加剧资金的情绪波动,导致盘面震荡反复。但是,这种分歧并非决定A股中期走势的根本因素。”王昊昇表示,后市A股能否企稳并重拾升势,最终取决于资产价格是否回归到具有吸引力的配置区间。在当前估值下,市场更关注企业盈利能力修复的持续性以及内需政策在微观层面的传导效率,这才是平抑短期分歧、确立市场底部的核心力量。
在蒲祖林看来,美联储降息的大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分歧在于降息时点与幅度,对全球股市的影响需要结合相关资产的估值水平进行判断。此外,A股走势还会受我国经济复苏节奏的影响。四季度财政政策前置发力,未来两个季度的经济有增量财政托底,股市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反内卷”相关的顺周期股票有望给指数带来强力支撑。
展望后市,蒲祖林认为,A股短期调整接近尾声,但真正触底仍需观察两大信号:一是美国11月经济数据能否验证通胀风险可控,若物价下降,或提振美联储12月降息预期,从而利多A股;二是国内政策对消费地产的托底力度,若相关会议未释放利多指引,A股反弹时间可能延后至明年一季度。
王昊昇表示,市场中长期企稳需企业盈利与流动性形成良性共振。当前可关注四个信号:盈利预期边际变化、地缘局势、流动性量能及通胀剪刀差。
中国国际期货投研负责人李冰则认为,当前A股属于健康“休整”:“技术面因外围市场影响形成向下缺口,回补需政策面趋稳与资金面回流配合。临近年底,我们认为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需要政策面和消息面释放利多,另一方面需要资金面配合,特别是二级市场资金面要充裕。12月市场仍面临美联储降息和国内宏观经济数据、货币政策等影响因素。此外,临近年底,资金面也会相对紧张,增量资金入市动力不足。因此,从时间维度看,A股震荡时间会延续一到两个月。”
来源:期货日报
